个人经历:
2007年8月起:厦门大学全职特聘教授。 2001年11至2007年7月:兼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1993至2007:历任美国Scripps研究所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90至1992: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博士后。 1990:获布鲁塞尔大学博士学位。 1982和1985年:获北京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获奖情况:
1991 比利时Jean Stas奖; 1995 美国心脏协会成熟研究员奖; 2009 长江学者成就奖; 2009 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一等奖; 2009 卢嘉锡优秀导师奖; 2011 教育部自然科学研究一等奖; 2011 厦门市优秀归国人员; 2012 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 2012 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2012 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2 厦门大学南强特等奖; 2012 中国侨界贡献奖; 2013 第六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2013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4 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4 赛诺菲-Cell Research优秀论文奖; 2014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2015 福建省科技重大贡献奖; 2017 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2021 福建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2023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术任职:
2020.09 海西医学联盟副主席
2020.09 海西医学联盟高级顾问
2022.08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
2023.08.12 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医学教育战略咨询顾问
主要学术成就: 韩家淮教授长期从事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从分子、细胞及动物模型水平研究细胞应激反应的信号通路及其在炎症相关的病变中的作用。他是p38这个进化上保守的细胞应激反应信号通道的发现者,是对此领域贡献最大的科学家之一。韩家淮教授还在细胞(应激)坏死信号通路上有一系列原创性突破性研究成果,鉴定出若干细胞坏死性死亡信号通路上的关键性调控蛋白,是细胞程序性坏死研究得以迅速发展的奠基性工作的一部分。韩家淮教授最近还发现一些维持细胞稳态的管家蛋白是细胞应激反应的看门者,揭示了细胞应激反应的另一类调控。韩家淮教授迄今已在世界主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CNS及子刊文章50余篇,并获中国和美国专利多项。论文被引用7万余次,单篇最高引用率达3500多次,H-index为132 (Google Scholar)。
|